歐洲的種種“中世紀節(jié)”不僅是吸引游客的“利器”,也往往凝結(jié)著歷史愛好者們的心血和熱情。巴黎軍事博物館策展人Olivier Renaudeau表示,歷史專家們不該忽視這一讓歷史與大眾見面的機會。
瑞士西部格魯耶爾(Gruyères)的Johannisfest節(jié),恩嘎丁Ardez的歷史市場,伯爾尼Burgdorf的中世紀表演,Saint-Ursanne的中世紀節(jié),在這些節(jié)日上,你不僅可以看到騎士的盔甲,也可以看到15世紀時女性的時裝,并且品嘗那時的美食。
那時候的情景是如何復原的?為什么當代人對中世紀那么感興趣?Olivier Renaudeau回答了記者林林總總的問題。他曾寫過一篇關于扮演歷史角色現(xiàn)象的文章。
瑞士資訊swissinfo.ch:近幾年涌現(xiàn)出越來越多以重現(xiàn)歷史,特別是中世紀為主題的節(jié)日,這是一種新現(xiàn)象嗎?
Olivier Renaudeau:歐洲有些地方舉辦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具有紀念意義。例如在法國的Orléans,自1429年起就開始慶祝Johannisfeste節(jié),用以紀念Jeanne d'Arc解放全城;蛘咴诎査_斯(Elsass)的Rebeauvillé節(jié),可以追溯到14世紀。
19世紀時,鑒于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,舉辦了很多諸如此類的活動。
而這類歷史性節(jié)日只有在近幾年才開始廣為人知,并且有了越來越多的參觀者。這大概是從80年代,以一些城市借以吸引游客開始的。
swissinfo.ch:這類活動中,隱含著一種角色認定問題嗎?
O.R.:或許是一種對于理想化的過去的向往,我認為與角色認定關系不大。對于自發(fā)而不是以吸引游客為目的的歷史節(jié)日來說,是為了增加村莊或城市的活力,提升當?shù)氐哪哿Α?/DIV>
swissinfo.ch:自80年代以來,有什么變化嗎?
O.R.:自從旅游辦公室舉辦過第一次歷史節(jié)日之后,歷史愛好者聯(lián)合會便將其熱情主要傾注于中世紀。與旅游相關的組織者和歷史聯(lián)合會走上了不同的道路。
以開展旅游為目的的節(jié)日,很少顧及科學上的內(nèi)容。而聯(lián)合會們則對真正的歷史史實,更感興趣,有些已經(jīng)近似于實驗性考古工作。最先著手這類工作的,是英國人;在瑞士要數(shù)“Compagnie de Saint George”合作社,自1988年成立,也是整個歐洲的翹楚。
swissinfo.ch:為什么中世紀如此吸引人?
O.R.:每個人在小時候都玩兒過騎士的游戲?梢钥隙ǖ氖牵惺兰o處在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層面。所有那些參與歷史節(jié)日的人,都熟悉中世紀的一些東西,例如那個年代的音樂曲目,無論是在瑞士、法國還是英國。
無論是服裝、藝術形式、音樂曲目還是詩詞,許多都是圍繞著中世紀展開的。在15世紀,一個瑞士人的著裝與一個法國人或英國人相差無幾。這是一種總的歐洲的歷史遺產(chǎn)。每個人都可以在這份遺產(chǎn)中找到自己。
這種現(xiàn)象在古時候也出現(xiàn)過。特別在羅馬時期,也有不少群體在試圖復古的生活。那時就已經(jīng)有這種共同的歐洲遺產(chǎn)存在了。
swissinfo.ch:是不是人們把古代理想化了?
O.R.:我不知道,這可不可以稱之為理想化的中世紀。因為大部分“沉溺”于中世紀的人,其實對那個時代的真實情況都很了解,那時充滿了危險、不安和社會問題。
swissinfo.ch:文學和電影更加激發(fā)了人們對于中世紀的興趣?
O.R.:是的,特別是文學,這是整個運動的觸動機關。很多年輕人之所以對此感興趣,是因為他們也想要一把長長的劍,就像在《魔戒》里面的英雄一樣。
他們在活動伊始,往往對中世紀知之甚少。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復活了中世紀的生活。當然他們也沒有必要知道中世紀整整1000年的歷史,而直到有了更多的了解,他們才開始限定于某一具體時期。
例如Saint George合作社,就仿照了15世紀末勃艮第炮兵部隊的生活,那時瑞士聯(lián)邦和勃艮第公爵之間,正在發(fā)生戰(zhàn)爭。在時間上很準確,大概介于20年之間。
swissinfo.ch:為何如此精確?
O.R.:當人們選定主題后,可以就此確定10-20年間的著裝、時尚和使用物件。中世紀時,時尚的轉(zhuǎn)換與如今同樣普遍。如果人們要還原歷史的原貌,那么一定要將時間限定得精準一些。
swissinfo.ch:學術界如何評價這些歷史的重現(xiàn)?
O.R.:對學術界來說,這些舉動顯然過于天真。仔細觀察這些歷史節(jié)日,你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在文化上的追求,并不高。
但我認為,學術界應該更加關注這批人,因為他們可能是閱讀歷史讀物的首要讀者。他們會關心他們所中意年代的所有學術著作。
swissinfo.ch:那您如何解釋這種關注的缺失呢?他們確實是可以成為傳播歷史知識的媒介的。
O.R.:自70年代以來,大學的學者更注重于研究人性和社會現(xiàn)象。這些都不是很容易得到歷史再現(xiàn)的。也正因為此,歷史學家對這類活動不太感興趣。
而另一些學術圈子,如社會學家們,則對這樣的學術研究對象比較關注。歷史學家們對這樣的現(xiàn)象還不太敏感。
博物館和其他一些學術機構(gòu)對此的態(tài)度則比較寬松。他們知道,這也是一種讓其“領地”恢復生機的辦法,可以讓參觀者通過另一種途徑看到展品,而不僅僅是在玻璃展示窗里。
Daniele Mariani, 瑞士資訊swissinfo.ch
(譯自德文:宋婷)